青春筑梦爱国行
渭华起义纪念馆
国际(萨马拉)交通学院三下乡活动进行时(五)

实践队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前合影
七月的渭华大地,红旗猎猎忆峥嵘。2025年7月19日,我们的“三下乡”实践小队踏上这片承载着革命热血的土地,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,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信仰的温度。
第一单元




渭华地区交通便利,物产丰富,文化发达,享有“省垣首辅”“三秦要道,八省通衢”之誉。清朝末年,华县就创办了实施现代教育的“陕东最高学府”——私立咸林中学校(简称咸林中学)。不久,渭南县创办了赤水职业学校。一批受新文化、新思想影响的爱国仁人志士在这里任教,传播民主与科学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一批早期党员、团员在这里任教,传播马列主义,组建中共党团组织,团结带领渭华地区人民开展反帝、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,一时农民运动风起云涌,国民革命轰轰烈烈,为陕西之最。
第二单元




大革命失败后,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。年轻的共产党人遭遇成立以来未遇过的严峻考验。1927年8月7日,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,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。9月,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八七会议指示,决定准备总暴动,实行土地革命,建立红色政权。继1927年10月清涧起义后,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组织发动渭华起义,在三秦大地燃起土地革命熊熊烈火。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,在中国共产党历史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光辉一页。
第三单元




渭华起义的爆发,苏维埃政权的迅速建立,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在陕西的统治。国民党陕西当局大为震惊,遂调集重兵,对渭华地区发动军事“围剿”,起义军民同仇敌忾、前仆后继、英勇战斗,终因敌我力量悬殊,以高塘、塔山为中心的红色区域相继失陷。
第四单元




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攻下虽然失败了,但是它培育的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永续奋斗。渭华起义失败后,一批保留下来的共产党人按照省委指示,赓续渭华起义的红色血脉,深入陕甘各地地开展武装斗争,创建了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,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,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、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。参加渭华起义的刘志丹、谢子长、王泰吉、汪锋、赵伯平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。
第五单元


渭华起义军民不怕牺牲、前仆后继,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初心使命,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万人敬仰的丰碑。英雄的渭华人民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,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壮丽凯歌,激励着一代代渭华人阔步前行。




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,但革命先辈在渭华起义中的英雄壮举永载史册,用理想信念浇铸的丰碑高高耸立,无私奉献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人民心中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勤劳质朴的渭华儿女铭记奋斗历程、赓续红色血脉、担当历史使命,使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不断发扬光大,秦东大地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奋斗新征程,建功新时代。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大力弘扬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,自信自强、守正创新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
(魏国谋/文 雷智涵/图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