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团学活动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工作动态  团学活动
国际(萨马拉)交通学院|时至惊蛰,大地回春

发布时间:2025-03-06浏览次数:10

惊蛰

惊蛰一到,万象更新

春光灿烂、百鸟归来

而当第一声春雷响起

窗外桃枝上一粒花蕾轻轻绽开

那是春天

万物苏醒的声音……

壹.介绍惊蛰

惊蛰,又称“启蛰”,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称惊蛰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“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”。

贰.传统习俗 打小人

起源:古人认为惊蛰时春雷惊醒万物,各种污秽之物包括“小人”也开始活动,为避免小人为害,便有了打小人的习俗,也有说法认为这是从古人驱赶虫害以保护庄稼的行为延展而来。

寓意:人们希望通过打小人的仪式,驱逐、报复所谓的“小人”,将身边的小人、恶运、不如意的事情通通“打走”,祈求消灾解困,消除恶运,让新的一年顺风顺水。

叁.传统习俗 惊蛰吃梨

起源:源于晋商的故事。惊蛰时节,一些晋商外出做生意,家人会让他们带上梨,谐音“离”,有让他们不忘根本、努力创业之意,后逐渐演变成惊蛰吃梨的习俗。

寓意:惊蛰时节天气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人们易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吃梨能帮助人们在这个时节保持身体健康。

肆.民间传说 祭白虎

春雷乍响,惊醒了山上沉睡的白虎,它想去山下村里觅食,却看到村里有许多“长着獠牙的白虎”正和村民交谈,且那些白虎满嘴血染。这只白虎怕被嘲笑,又怕被攻击,便转身回山继续酣睡,不再下山祸害百姓。百姓们为了感谢这些“白虎”吓走真白虎,便在惊蛰这一天开始了祭白虎的风俗。(袁椿佳/文)

《咏廿四气诗·惊蛰二月节》

元稹(唐)

 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

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

时候争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

人间务生事,耕种满田畴。